《輪迴劫》這部作品是玄幻作品,需要許多玄幻場景。除了前作《太古遺音》的平等界天墉城與冥府外,其他都要重新設定。
最先登場的是西蜀隱世小國--蠶瓊國。為了諷刺大男人主義,需要一個男女相反的國度,於是取材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記》中的女兒國,結合蜀道中傳說的古國「蠶叢」,成了本作中的蠶瓊國。
蠶瓊國的社會文化參照當今男女階級最森嚴的阿拉伯國家,但男女顛倒。若男女社會顛倒,經濟、歷史、人文、藝術、技術等各方面會如何發展?古希臘時代,曾有個女王之國,從出土的宮殿壁畫得知,當世沒有戰爭,一片祥和,世所罕見。或許蠶瓊國也是如此。而為避免外界打破規範,這國家應是個絕世小國。於是依歷史背景,將這介於仙凡之間的隱世小國推演而出:
女尊男卑,一妻多夫,以智為上,以莽為下,技藝超凡,無南北分裂之敝,集仙道入凡之大成,雖是紅塵,卻有仙門之德。女讀書出仕,不裝扮,而怡然自得;男匠造狩獵,梳妝順從,披目蔽,不見女體,使獸性不發。
與蠶瓊國對比的便是大男人主義。在本作中,以瀚晉首富毛馬賽為代表。
毛馬賽之名取自台語「無目屎」,意即「沒有眼淚」。這角色有男性的暴力、首富的傲慢、商人的諂媚,以及權貴的偏見與無知。原先設計為賽馬場老闆,但本作世界已不騎馬,於是改為車社總監。因性情暴躁,眾叛親離,為尋前妻,進入了蠶瓊國,藉此撞出社會矛盾,突顯今世荒謬。
然而本作並非全然推崇「大女人主義」。毛馬賽雖為人失敗,但非奸邪之人,在天缺降臨之際,他的「男子氣概」助前妻等人逃生,壯烈而死,勝過順從的蠶瓊男。此外,在冷秋心劇情線中,也突顯了另一個社會問題。
蠶瓊國以女為王,但這時代的女王,竟是深鎖宮中,不能露面的男人!這諷刺的安排,最初其實也非有意為之,當初只是想在蠶瓊國的段落中安插些疑點、秘辛,讓冷秋心有空間表現。而衝突要往極端設,於是便有了「禁忌的女王」。
叢慈心的設定便如二十六章所寫,深鎖宮中,勵精圖治,但困於男子之身,愁王嗣大統;甚是諷刺。想今日多少女人兢兢業業,但困於女子之身,不能升遷繼承?傳說蠶瓊護國神器「蒼月」只有女王能駕馭,看似情有可原,但這個誤會也在第三十章揭開:只要有護國之心,不管男女都能駕馭。最後叢慈心喜極而泣,蠶瓊國民也接納了男國君。雖蠶瓊男女地位不會因他翻轉,但卻是轉變的契機,正如今世社會一般。
天缺西洩後,公孫顥與琤雪遇見天淵堡之人,為了逃避命運,陰錯陽差的到了平等界。
諸平等界是前作的主要場景,類似平行世界,因歷史分歧而生,在本作的第十六章也曾交代,而在第三十二章,公孫顥兩人進入的,便是前作中迷團核心的天墉平等界。在前作的歷史設定中,這時代的天墉平等界小國寡民,萬邦和諧,處處雲車天城,廣社道學館。蒼塵在降臨之後,效仿的正是這個時代。
本作在大綱設計之初,筆者想安排一處無人仙境,看似山林野獸,但個個修為不低。然而秘境與世隔絕,不知外界,無法為兩人介紹平等界,即便遭遇,也沒有戲。在後來發展中,這構想成了蒼淵翠橫谷,而山野奇幻的場景便成了雲樹之國。
雲樹之國取材於彰化竹塘的「九龍大榕公」,一株巨榕佔地一公頃。在本作中,雲樹之國是株通天巨樹,而其實真正的榕樹並沒那般高,樹冠之上的是片片飛閣,上植草木,看似巨樹。樹上為常人所居,樹下為古民千本族領域。在歷史中,上下曾有衝突,於今互助共榮,同為樹民。
而引領公孫顥兩人進入這世界的,便是千本族少年弁格。他如這世界一般,有道學基礎,性情純樸,他是學館學生,可以直接領兩人閱讀藏書,學習《神州知要》。領兩人讀完《知要》後,原本他的任務便結束了,但後來有了轉機。
在學館的段落,筆者將點子庫中的「作業」梗全塞了進來,於是一個介紹世界的段落成了諷刺教育的段落,而弁格也從龍套角成了諷刺教育的主角,一個諷刺教育的段落便展開了。弁格的學館成為「死記硬背」的代表,作為對比,又設計了鄰國「千帳之國」的學館「彩雲天宮」,為「技巧應用」的代表。弁格為整段主軸,他需是個天才退學生,從自卑、沒自信,到發現才能、離開摧殘自己的故鄉,然後展開冒險、面對第一場戰鬥,他有挫折,有逃避,但戰勝後取得前所未有的稱號,便如冒險故事的勇者一般。
而關於教育的爭論,筆者的結論也如蠶瓊國的結局一般,不分軒輊,各有千秋,而不偏不倚,方是正道!
除了兩館比試,筆者對千帳之國的設定並不深,主要用來補全在雲樹之國尚未交代的設定,如市集、迎客驛,及經濟型態。至於房舍器物、政經文化,並未深入設定,畢竟是用來介紹世界的「龍套角」。而設定最完整的,是後來登場的瀛海國。
瀛海國取材自日本,使用了許多日本元素,比如交領大袖衫、旭日、天照大神傳說,以及貴族的姓氏。設定中以瀛海諸島為根據地,為崇尚航海的國度。
瀛海國其實是個偶然之筆。在大綱時期,筆者設計了弁格「跳樓」事件,便有趣地打算在蒿京也來個「跳樓」事件,需荒謬逗趣。弁格見到會上去救吧?那便設計成女孩吧!什麼跳樓的理由最荒謬?那便設計為不諳世事的公主吧!但神州的公主不會如此無知,那便設為海外吧!於是一個高傲任性的瀛海小公主便成型了。接著又給她配一個侍女。她高傲得瞧不起神州,但為何會來呢?因此便萌生了昏亂的瀛海國政局。
有如此沉重的歷史舞台,筆者長期累積的政治觀察便派上用場了。融合當今台灣政壇、中國政壇,以及清末歷史,安排了被傳統囚禁的國君、想拯救王兄的公主、脅持國家的保守派、被放逐的革新派、強盛的外邦,這五大要素成了瀛海國的架構。而後續的情節也順水推舟的展開了:公主失蹤,瀛海勢必派來尋,於是便有了鳴海灣戰役;來尋的必是掌朝的守舊派,公主必定不從,於是立誓未學成不歸;但公主掛念王兄,於是有了夜探王船,而弁格被公主拉著登船(公主厭惡守舊派,雖然公孫顥更可靠,但看似守舊派的老人,所以選了年輕的弁格),兩人憑著道術、知識和權勢,在王船上點燃了革命。
其實大綱時期,弁格的名字長期未定,僅暫訂為「葛格」(見花絮大綱設定篇(四))。直到確立瀛海國劇情方向時才確定。在雲樹之國,他促使凌雲學館改革,在千帳之國,他促成均衡教育,到了瀛海王船上,也為瀛海國點燃革新。走過之處,都有變革,於是定名為「弁格」。
如此,弁格從一個介紹世界的龍套角,變成貫穿劇情的主要角色。但之後的劇情中,公孫顥兩人要前往天墉城,弁格是前作沒有的角色,若跟去會很難處理,於是讓他入學太學,直到兩人辭別平等界時才出現,做為這個角色及瀛海國的結局。
天墉平等界其實在前作便已設定,兩世界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其因便是蒼塵一行人與軒轅師奇都往來平等界,導致諸世界互為因果;在前作與本作中都曾陸續提及,而公孫顥在蒿京發現了端倪前往天墉城後,也解開了諸世界及天缺之謎。
諸世界之謎,正如公孫顥在三十九章與四十六章的推測:最初的軒轅黃帝回到太古,成為當時黃帝的帝師,改變了太古,但卻遇上穿越而來的蒼塵一行人,聽聞有天缺,發現事態不妙(見《太古遺音》第二十四章、本作五十二章),於是往返平等界,試圖修正,卻發現越補越糟。而蒼塵穿越回太古的同時,分裂出一個蒼塵沒去過但有軒轅師奇(下稱「闇師奇」)的平等界,闇師奇也發現此事,便欲消滅穿越平等界的蒼塵等人及多餘的平等界,於是兩個師奇與兩個黃帝在太宇開戰(即第五十九章破軍的回憶及前作《太古遺音》第四十八章)。之後師奇的殘魂化為無色,而闇師奇的殘魂化為破軍,兩個先後進入蒼塵的平等界,接著便是前作《太古遺音》的故事。
在《太古遺音》第四十九章,蒼塵在穿越時遺失了一枚破界殊華,而公孫顥與琤雪在禁地中撿到的正是這一枚。如此師奇所賜的破界殊華已用盡,下一部還會往來平等界麼?天墉平等界與這世界的關係會如此便結束了麼?值得細細斟酌。
(記於2023/7/21)
更多花絮 | 回章節目錄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