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清韻閒話-以古觀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清韻閒話-以古觀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

「蔣公」與「二二八」,史上又一次失衡史觀



歷史中總有一些爭議,有些人物在爭議中由功變過,由過變功。功過反覆,說的都是同一件事。後人觀之,不過一笑而已。如司馬遷著《史記》、武則天、北宋新舊黨爭、岳飛等,當時人劍拔奴張,或隱諱不言。只有當一切塵埃落定,功過利害都再無關係,才能平心而論,一笑置之。


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【以古觀今】從〈朋黨論〉到政黨政治 論組黨利弊



宋仁宗慶曆年間,歐陽修、范仲淹等人推行慶曆新政,改革朝廷,得罪了不少人,被反對派指為「朋黨」。朋黨在帝制時代是個忌諱,大臣一旦結黨,很容易徇私舞弊,欺上瞞下。歐陽修、范仲淹等改革派雖光明磊落,一心為國為民,但為了推行新政,免不了要合作,自然落人口實。面對仁宗「朋黨」疑慮,歐陽修寫了流傳千古的〈朋黨論〉,以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來論利弊。雖弭平了宋仁宗的疑心,但卻阻擋不了反對派的攻擊。雙方爭執不休,最後落入意氣用事,「君子之朋」也成了「小人之朋」。歐陽修、范仲淹離開朝廷,慶曆新政以失敗告終。

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

【以古觀今】神似的歷史 換人上台後馬上後悔



史上有許多回推翻了昏庸之後,才發現上來的是個大混帳,如王莽、剷除閹黨的董卓、隋唐之際取代楊廣之孫的王世充、討伐楊國忠的安祿山等,這些人在位的時間都不長:王莽十九年、董卓一年、王世充三年、安祿山一年,而且都是死於臣下之手。

君與國爭,臣必與君爭,君臣之道既失,豈能長久?

本文記於2018/11/17。沒想到半年之後,這個歷史故事又多了一個人,那人叫韓國瑜。



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

【以古觀今】神似的歷史 韓國瑜神還原王安石上位



話說韓國瑜選舉時最令人詬病的就是說發大財,但沒說怎麼發財。而宋朝還真的有個人跟皇帝說可以發大財,但是沒說怎麼發財,結果皇帝還用他的,那個人叫王安石。

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

【以古觀今】「邦交國」的意義?



「邦交國」這個概念來自歐美,在清朝末年之前,東亞從未有「邦交」和「駐使」的概念。東亞的外交是「宗主國」與「藩屬國」的關係,建立在誠信與互助之上,平常「遣使朝貢」與「賞賜」,有難時互相幫助,若一方失信,友邦就會變敵國。這種外交關係雖然原始,但卻最為實際。

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

【以古觀今】古來從未有人「一手遮天」,都是一廂情願



本文記於2018/6/25

剛才在便利商店聽到兩個講台語的歐巴桑在聊天,起初在聊買衣服化妝品,後來就聊起了政治:

「說政府應該把錢拿來做一些對社會人民有益的事,拿錢去給一個只有一萬多人的小國做什麼?……」

「既然政府那麼有錢,公務員又不要18%,那麼把薪水還給人家吧!賴清德的家人也是公務員,竟然還說不要……」

「蔡英文買這個買那個,花的錢都是我們的……40萬也不是小錢……」

「厚~都沒有在執政…」


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

【以古觀今】藍綠分裂的民心,其實只是再次歷史重現



【墨繪】柯文哲「笑口常開」
藍綠惡鬥,民心分裂,隨時隨地都可看到互咬的網路言論,雙方有如活在平行世界,雖是同一件事,看到的卻有天壤之別。這有如一國兩制的氣氛籠罩著台灣,互相不共戴天。看多了歷史上的紛擾,再看今日的嘴砲,就覺得很有意思。

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

【以古觀今】盛世之人通常不知身在盛世



本文記於2015/5/13

今天接到一個翻譯稿件,內容是安哥拉這個國家的旅遊安全指導。安哥拉是西非中部的國家,稿件裡寫得非常可怕,所有在美國動作片會看到的情節在安哥拉路上就能經常看到。原文還寫了許多保障人身安全的策略……


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

論柯文哲組黨



很多人都希望柯文哲組黨,甚至連黨名都出來了,但柯P本人卻始終不表態。子曰:「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」綜觀歷史,只有不結黨的「孤臣」,才真正會為國家社會做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