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

「蔣公」與「二二八」,史上又一次失衡史觀



歷史中總有一些爭議,有些人物在爭議中由功變過,由過變功。功過反覆,說的都是同一件事。後人觀之,不過一笑而已。如司馬遷著《史記》、武則天、北宋新舊黨爭、岳飛等,當時人劍拔奴張,或隱諱不言。只有當一切塵埃落定,功過利害都再無關係,才能平心而論,一笑置之。

今日的「蔣公」與「二二八」之爭也是如此。

蔣中正值結束軍閥亂政、日本侵華、國共內戰,算是歷史的統治者當中比較倒楣的人,不擅長戰略(和劉備一樣),又心眼小,戰爭失利是可以想見的,而出身軍人,作風「簡單暴力」(許多行伍出身的皇帝都是如此,如南北朝時期的北朝、隋,五代十國的君主都是),以他能力所及,抵禦外侮、平定內亂、嚴防滲透,也算是盡心盡力,只是策略失當,以致功過參半。若說是暴君(有能無德),能力尚且不及;若說是昏君(無德無能),卻又未驕奢淫逸;若真要批評,勉強只能說是庸君。

以歷史的脈絡而論,「二二八」和往後的「白色恐怖」等都是國共內戰的延伸,為了防止滲透,預防內亂,依照蔣中正的能力,可能沒有更好的方法。況且二二八的確有匪諜(中共亦「紀念」「二二八起義」,且有史料證實有黨員操盤。而後來究竟有多少匪諜在台,可能要到中共垮台,才能看清那些年的全貌),並非無端殺戮,若縱放匪諜,遭殃的可就不只這些人了。

而且在台灣的歷史中,還有多少次殺戮?從漢人「強佔」原住民土地,到歐洲人、明鄭、清朝、日本……歷史課本交代了多少?還有多少隱藏在鄉野間、消失在滅族的人當中?而公開的故事中又有多少是經過篩選?一樣都是人命,今人著重此而略彼,想想便覺得有意思。

關於領袖崇拜,這在民國初年以前的專制時代是理所當然的,而蔣中正時大部分的人都出生於那個年代(不是向北京高呼「萬歲」,就是向日本京都高呼「萬歲」),有領袖崇拜的行為無可厚非。要改變社會風氣,需要二十年,要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化,需要三代!

我們該慶幸中華民國能在三代一百年內完成民主化,儘管當中有軍閥亂政、外敵入侵和內亂,我們還是達成了!這要感謝前線戰士守住金門和台灣這我國最後的國土,以及一個開明的領袖發展經濟,開化民智之後重新打開民主的大門。這兩件如果缺一,我們都不可能在此自由自在的討論以上這些事!

然而這要等當藍綠黨爭、國共內亂(演變成現在的「一中原則」、「九二共識」)一切塵埃落定,功過利害灰飛煙滅後,人們才能看清了。

今人看古事,一笑置之。那時人們看今日,又會如何呢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下一篇:
較新的文章
首頁 上一篇:
較舊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