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回到太古初稿與二十五章初入隋末開頭
這一段寫一行人回到太古,遇見黃帝和師奇,連接上次在謝羅山初遇師奇,暗示太宇和天缺之變的來由,是個連接前後的伏筆。
這一章是個輕鬆的段落,大綱階段便打算:三人進入太古,休息完後,發現靈氣充沛異常,物種不分地域,建築器物頗為先進,好奇驅使,探到了黃帝都城,但因人生地不熟,被當成侵略者,然後黃帝出現,三人以為是上次遇到的軒轅師奇,三言兩語兜不攏,然後師奇出現。師奇透露三人自己是原來歷史的黃帝,並要三人不可濫用破界殊華。
大綱中並未打算細節,在前半段探索太古時還好寫,便是一些景物和探索發現,但後來寫到與都城人物接觸時,便遇上了麻煩。這一段沒有詳細的規劃,連軒轅時代的背景和人物設定也半點都沒有,因此雙方誤會的衝突也不知該如何發展。於是暫時以大唐開闊的胸襟、太古的生活習慣,以及原始的思維模式來湊。然而該如何讓雙方產生誤會呢?這勢必要有思想落差。軒轅回到太古,目的就是打造個沒有戰爭的和樂世界,因此便以道家所推崇的太古和飄渺國度做為藍圖。於是思想落差便出來了,就是真實世界的觀點對上理想世界的道德觀點。
稍稍找到衝突點後,便以對比式心裡程序,讓一行人在見黃帝與不見黃帝之間來回。
第一次寫了四個折拗:力牧帶他們進去,太山稽發現三人有異,決定趕走,縉雲出現相勸,但以議會制度,一人贊成,兩人反對,不讓三人進去,最後黃帝出現。但這四個折拗太過冗長,在背景等概念還曖昧不明時,對比的力度出不來。因此重新理順思路,換成三個折拗:力牧帶他們進去,太山稽反對三人進去,黃帝和縉雲出現,同意三人留下。三個折拗簡潔有力,也清楚了帶出來太古的背景,但似乎還需加上三人的觀點來說明,才會更清晰。
再來是君民大宴,宴會中引出軒轅師奇,然後與師奇密會,埋下後續伏筆。君民大宴上沒什麼困難,便是一般性的描寫,難的反而是之前有規劃的師奇密會。照著大綱寫過,再修過一次之後,才大致抵定。
然後直接進入第二十五章。開頭三人發現是之前的平行界,但有些不尋常,然後被修真者圍攻,最後逼不得已,滅了一團軍隊,然後撿到了一名沒死透的士兵,牽起一串波瀾壯闊的遭遇。
這一章在介紹完背景後,在與修真者對白時便遇到了問題。由於沒有細節的規劃,不清處該透露什麼該隱藏什麼。將這些人境界寫低了,後來被逼得滅了一隻軍隊便不合理,越寫越怪,只好暫時放下。
現在回頭看,結合第二十四章的教訓,目前最大的考驗便是帶有消息的對白,透露消息、暗示、伏筆、情緒指向、衝突指向,再安排順序,真的需要仔細打點,才不會失誤。在第二十五章以後的隋末,大綱寫得寬宏而粗略,最是得意處最容易跌跤,當小心謹慎,踏實前進!
本文記於2016/1/22
修訂於2019/12/1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