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

【小說創作教學】大綱是怎麼一回事?



雖然我在網路上已留了很多關於大綱的教材,但還是有人看了沒有懂,或以為自己懂了,但是大綱跟文章內容竟完全分道揚鑣。我想,這是還不瞭解大綱的結果。因此我在這裡完整的將「大綱是什麼」給解釋一番。

所謂的大綱,顧名思義,便是文章的大略綱要,它不是文章大意,也不是另一篇文章,而是提綱挈領,簡明扼要地標出文章的重點與走向,也就是重點提要。

寫文章最著重結構,古代科舉有所謂的八股文,現在寫作則講求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,小說、編劇中,有所謂的基本三幕式結構(開始與衝突、高潮、收尾)……無論何種文體,結構的建築,都必須仰賴大綱的規劃。所以大綱是文章的結構主體,其設計建構都必須依照一定的準則,否則難免傾塌之危。在小說的編劇中,大綱的基本設計,自然也必須按照編劇學上的準則與方法(這些在編劇學的教材中已談了很多,這篇便不再多提)。


雖然如此,學了許多大綱、編劇的原理,卻少有文章提及寫大綱的流程,因此在許多新手心中留下不少疑惑和誤解。老實說,寫大綱「沒有一定的流程」,即便是同一位作家,他每部作品的構想流程也都不一樣,頂多只有一些原則,而他們便靠著這原則和他們的經驗,一步步將idea精挑細選,慢慢塑成一個概模。在此略陳如下:


1選定主題與主旨:

主題便是文章所要說的故事。如《天龍八部》說的便是段譽、喬峰和虛竹在武林闖蕩的故事。而《紅髮安妮》說的則是安妮因為外貌,由討人厭慢慢轉成討人喜歡的過程。

主旨是文章要表現的思想,它不一定是一個高深的哲理,也不一定要給讀者一個明確的道德指向。如《伊索預言》的「酸葡萄心理」,僅描述一種人性;《三國演義》則明辨忠邪,講忠孝節義;《戰爭與和平》平鋪直述的描寫戰前戰後的生活,給讀者一種改朝換代、慾火重生的感覺,並不對戰爭有做任何褒貶。

主題是整個故事的主軸,決定了誰是主角、會發生的事件,而主旨則是作者藏在文章中給讀者的一種思想;小說可以沒有主旨,但不能沒有主題,但好還是不好,則是另一個爭論性的問題了。


2背景、道具、環境等設定:

要先對整體外貌、內部使用、隱藏功能、社會背景、價值觀、宗教觀……等一一設定,且需一一檢視:這符合我的時代背景嗎?我的人物適合使用這種場景/道具嗎?這東西可以凸顯人物的性格嗎?符合我故事的調性嗎?出入動線合理嗎?這場景/道具有沒有重複?去蕪存菁,將重複或性格不凸顯的合併或刪除,將設定保持在最精簡的狀態。


3人物:

(請參照:人物刻畫方法概論


4劇情:

這便是文章的主軸,設定時除了要符合編劇學理論外,還要考慮:這橋段能不能表現人物個性、鋪述前情、引發衝突(結局處則思考有沒有解決衝突)、推展後續、凸顯主旨?沒有的話則加強或刪除,儘量將大綱保持在最精簡的狀態。


以上四點,是編寫大綱時的原則,然而僅靠原則,還是與實際下筆有很大的落差。為了避免大綱與文章分道揚鑣,在編寫大綱時,就必須與實際劇情、人物相為結合。一般作家寫設定、大綱通常是這樣的:

將腦中的idea全部寫下,或是尋找筆記本中記下的靈感,然後在慢慢挑選想要的、適合的,依照上述原則揀選材料、編排劇情、發展場景、道具,決定背景等等。雖然說來簡單,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,通常是決定完場景後,在去調整人物、劇情,或是人物設定好之後,發覺橋段不適合此人物,便又再刪刪改改。這階段極是耗費功夫,每一個設定都與其餘三者牽連,動了一樣則其餘三者皆須修改,快則數月,慢則數年。這種漸漸由混沌慢慢塑出雛形的過程,如同一位大畫家作畫般,先將輪廓括好,在慢慢將陰影、色調塗上,越修越細、越細越修,至於精到何種程度,則要看作家有多麼龜毛了。

修改過程中,劇情的細部會慢慢浮現,人物的性格越來越清晰,場景越來越熟悉……這是在做設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,既然人物、劇情在設定時已活靈活現,後來實際下筆,編寫內容,自然不會出現大綱與內文分道揚鑣的情形。
寫大綱需要長時間經驗累積、修正之後,才能運用熟練。如何運用,存於一心,至於成就如何,就看各位的造化了。


本系列寫於2007~2009年間,原公開於天空部落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下一篇:
較新的文章
首頁 上一篇:
較舊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