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

【學史雜記-宋】2019/3/15 《資治通鑑》的編修辛酸





司馬光的《資治通鑑》雖然是個人業餘,但和司馬遷修《史記》不同,有國家贊助,但也非國家主導,完全是司馬光的個人興趣。

這部史書有英宗、神宗兩代皇帝資助,特批可以自由挑選助手、自由借閱皇家圖書,但因為編纂機構是司馬光「專屬」的,因此也曾因一些政治事件遭到波及。好在負責聯絡的宦官為人正直,據實以報,才讓這部曠世巨作能繼續編寫。子曰:「德不孤,必有鄰。」誠如其然!

史學易學難精,在挑選助手上,司馬光也遭遇到「考試引導學習」的問題,大宋文人千千萬萬,精通史學的卻屈指可數。這萬中選一的三名助手都皓首窮經,在工作之餘埋首典籍資料,為司馬光蒐集材料。這枯燥的蒐集和考證工作後,把汗牛充棟的草稿交給司馬光刪修。據負責刊刻校對的黃庭堅說,那草稿上的司馬光批注沒有一個是草書,正如司馬光的為人一般,每個字都方方正正。以這種精神修史,令人尊敬,也是後世史學家的典範。

趙老師說北大歷史系有句代代相傳的名言:「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寫一字空」。學史是如此,做哪門學問不事如此?精益求精,「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」。司馬光的助手在王安石時代雖沒能升任要職,但卻長了智慧,成為當代的史學家。而歷代的史學家,也正是仕途不如意,才會神遊歷史長河,感受生年不滿百的凡人無法經歷的事,歷練出超越凡夫的智慧。

所以做學問莫要向外求,因為學問做的不是地位,而是修養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下一篇:
較新的文章
首頁 上一篇:
較舊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