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道碑是立在墓道上的碑,用來說明墓主的生前,與埋在墓中的墓誌銘相似。歐陽修寫這神道碑,希望能公正客觀,讓當年范仲淹的政敵政友都滿意。寫成後雖雙方看了都沒意見,但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卻不滿了。
主因是范仲淹、歐陽修等改革派和之前的宰相呂夷簡是政敵,但神道碑卻寫范仲淹和呂夷簡和解了。范純仁對此不滿,歐陽修拿出人證物證,但范純仁不服,歐陽修也不願改,最後范純仁就把神道碑中的那一段文字給「和諧」了。
歐陽修寫了這麼「和諧」的神道碑,主要是不希望當年的政治鬥爭延續。當初與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時,被反對派指為朋黨。雖寫了〈朋黨論〉弭平宋仁宗的疑心,但卻阻擋不了反對派的攻擊。雙方爭執不休,到最後也落入意氣用事,「君子之朋」竟成了「小人之朋」。
之前寫〈論柯文哲組黨〉時就討論過此事:
古今「黨」不同,古代以利益結黨,今日以理想組黨,但放眼世界,哪個政黨最終不都變成利益團體?有黨就有黨內利益、黨內意見、黨內立場,便是有理想,也處處制肘,不能成事了。歐陽修明白范仲淹是國之重臣,他的個人史就是時代的政治史,不能苟且。當年的風波已過,人也已入土,不應讓當年的黨爭再次禍亂國家!因此才以這麼「和諧」的方式寫神道碑。
在這裡能看到歐陽修的政治智慧,也看到一個時代的風骨!在那個時代,還有范仲淹、包拯、司馬光這些剛正不阿的大臣,造就了北宋初年的太平時代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